图文/省机电工程学会
2025年10月26日,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共同完成的“‘三阶递进、三元协同’民族高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对该成果进行了教学成效评价,审阅了评价材料,听取了该成果的教学成果报告,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成果所形成的经验和模式,不仅对中南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同类民族院校及地方性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会评线上照片
会议由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会长赵大兴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词,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田微教授对教学成果进行介绍。
本次成果评价会邀请了武汉科技大学吴怀宇教授、江汉大学童幸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周纯杰教授、湘潭大学段斌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方志教授,共5名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吴怀宇教授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童幸生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经专家组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该成果面向民族地区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民族高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难题,独创性地构建了“三阶递进、三元协同”的实践育人新范式。该范式理念先进、体系完整,系统性地破解了因生源基础差异、教学条件限制、创新思维与价值导向模糊而产生的“三大瓶颈”问题,实现了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突破。
该成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检验,育人成效显著,极大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一批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有为之才”。成果所形成的经验和模式,不仅对中南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同类民族院校及地方性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